
刘杰
学术任职
国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获得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及上海市“领军人才”。 曾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病研究所及消化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主任医师,现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复旦大学消化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双聘教授,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评议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同行评议专家组成员,世界胃肠病学会会员,中华消化学会肿瘤分会委员,《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杂志编委等职。
学术贡献
主要从事临床疑难病例研究及消化肿瘤的综合诊治,包括肿瘤的早期预警,肿瘤高危病人筛选及干预,肿瘤患者的个体化精准综合治疗及康复方案选择。两次赴美从事肝癌分子克隆共5年。首次建立了胃癌前病变癌变概率的判别模式,克隆出4个国际上未见报道的肿瘤相关新基因,发现了2条乙肝病毒X基因致癌信号转导新通路,提供了肿瘤早诊及抗乙肝新药创制全新策略;临床研究中积极走转化医学之路,在Nature子刊发表的临床病例研究被美国医师协会推举为继续医学教育教材。利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建立了胃癌前病变癌变概率的判别模式,对高危癌前病变的判定具有重要价值。并作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表学术性研究论文100余篇,并受邀参与编写在美国出版的《Method in Molecular Medicine》(分子医学研究方法), 《Progress on Liver Cancer Research》(肝癌研究进展)和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In Situ Hybridization of Human Carcinomas》(人类肿瘤的免疫组化和原位分子杂交) 三部国际英文专著。。1.世界胃肠病学大会“青年医师奖”获得者;2.省级“十大杰出青年;3.赛克勒中国医师“年度奖”获得者;4.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5.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新星”;7.世界胃肠病学大会“青年优秀医师奖”获得者。